close

自過年前就開始計劃長征之旅,衝動來自於購買那本台灣古厝圖鑑”,而會購買圖鑑的源由是單車長征到後壁鄉,看到黃家古厝開始,一切就這麼開始了….


計劃當然不如變化,所以在長征前的計劃表,出發日與路線,修了又修,3月中才完全定案,當然天公作美使我能順利出發。


長征計劃以古厝圖鑑為藍本,選定幾個想去的古厝,在脫離路線之外的偏遠地區為顧及寄宿方便只好放棄,例如大溪月眉李騰芳宅和竹山敦本堂,豐原萬選居則是忘了繞過去,在寄宿安排上還好有朋友們的支持,以我騎乘的時速查閱google地圖,確定古厝大概位置及道路開始作路線規劃和寄宿安排,原本計劃自高雄北上再搭火車回來,不過台灣地形北高南低,於是改由自中壢南下,會選中壢是因為楊梅和富岡火車站沒有行李房,周日搭夜車北上也沒有停靠,只得選擇在中壢下車,再騎到楊梅,如果周日沒有搭夜車北上就須搭高鐵周一早班車到桃園,再轉taxi到中壢行李房牽車,所以決定辛苦一點搭夜車。


 


在探訪古厝上,事先資料蒐集不足,以致探訪時發生找不到的狀況,例如楊梅道東堂雙堂屋和大林張連宅;永靖餘三館和王得祿將軍墓則是沒有足夠的資訊讓我確認古蹟特色所在,網路雖然無遠弗屆,但有些資料是大家抄來抄去,可能都一樣也可能有錯誤之處,詳細的資料可能要藉由圖書館或書局獲得,長征回來後曾在線上查到國科會和嘉義大學合作的永靖餘三館檔案,如獲至寶欣喜若狂,檔案中明確詳載建築格局與特色,建材來源與建築背景,我相信這些資料的真實性之高,如果我在出發前就有這些資料,那麼在探訪時才能找出特色之處,否則以我外行人光靠網路上幾筆資料幾張圖片,難以重拾古厝歷史的感動。


找到古厝之後,有些古厝的子孫熱烈歡迎外人來訪,有些則是拒人千里,通常殘破不堪的古厝子孫家道中落拒絕居多,家族意見不一導致古厝閒置的也有,保存得宜積善之家訓則是歡迎態度,有些古厝受外人破壞不願再開放,我能諒解古厝子孫住著老舊的房子因列入古蹟不得改建的難處,也能感受他們屢遭陌生人來訪的唐突,而我,就是那些陌生人之一,雖然很想進入參觀,不過在在打擾居民的生活。


 


古蹟雖然有政府維護,但是一般傳統工匠因為沒有執照,無法參與修護的競標工作,只能眼睜看著營建統包團隊得標,包商得標那懂古蹟的藝術美感,於是又去請教美術系的學生。有些古蹟的修護出資是由財團贊助,出資者為大,古蹟文史工作者只好看著藝術精華被修得四不像,一級成三流,這讓我想起左營舊城北門拱辰門在我小時候也曾有修護工作,結果修好了大家評議四起,覺得古蹟失真,新舊交雜不如不修。傳統大木匠師須拜師三年出師,學習大木木作,設計,採購,工程的發落,接著慢慢再習藝,尤其是"執篙"(匠師的篙尺,也是最高境界),可能得再花幾年功夫,這前後加加少不了5-7年,怎是一般小師傅或美術系學生可學承的?


 


在整個行程中,覺得最有看頭的有上枋寮劉宅,筱雲山莊,餘三館。馬興益源大厝地幅廣大可惜無法入內,否則該會有驚艷之處,王得祿將軍墓則是別具歷史意義。


 


有了這次長征的經驗,對古厝有更深層的認識,現在走進古厝也能掌握重點觀賞,不會像以前走馬看花,所謂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沒有人導覽,沒有預作功課,還真不知道古蹟古厝的重點為何?


 


長征五日共拍攝七卷底片,沖洗三百多張照片,拍攝最困難點是古厝建築內體燈光不足,棟作木雕,畫作也可能是暗色而難以拍攝,開閃光燈會造成照片失真,若用400度感光底片可能有較佳效果,另外,此行得到好多朋友的幫助與加持,在此感謝福先生,冷靜夫婦,李師兄,阿旺夫婦,小蘭和妹子,還有許多路人甲,讓我完成336公里的旅程,算是送給自己今年的生日禮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無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