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濱散記_很久以前聽過一直沒讀過,上月底買來看,全書近五百頁,讀了20天才讀完,作者是美國19世紀的散文作家亨利.戴維.梭羅”,梭羅生年44,卒前兩年開始整理日記出版這本有名的瓦爾登湖”(湖濱散記)。作者承認有時用詞太艱澀


在第一篇經濟"篇中,用近百頁的篇幅敍述,,可見重視的程度,他形容人生痛苦的生活像是"終生用條鐵鍊,把自己鎖在一株樹下",,對於富有與貧困,他討厭兩種人:那些不滿足的人,在可以改善生活的同時,卻只偏偏懶洋洋地訴說命苦和他們的悲慘,對任何事叫苦連天,訴不完的苦。另一種人是看來闊綽,卻是階層中最可怕的,因為他們累積了一些閒錢,卻不知如何利用它,也不懂得擺脫它,替自己上了一副金銀的鐐銬。至於"成功"梭羅認為"成功的生活"是生活的一種,我們為什麼要誇耀這種而貶低另一種呢?這是他對生活的見地。


 


人們關心的並不是真正應該敬重的東西,只關心那些受人尊敬的東西


經濟...梭羅談到生活,物質,精神,金錢觀,或許他的觀點不是世人認同,但他提供了不一樣的見解,在這樣物質充斥,資訊快速的世界,簡單一點似乎是很困難的事。


 


梭羅在湖邊的小屋居住,種植1/3英畂的土地,因為他只需要能夠滿足他的生活所需就足夠了,不想種滿整遍土地,花費更多的時間體力,他想做其他的事,也不希望花費一生中最寶貴的時間來賺錢,只是為了在最不寶貴的時間裡享受一點點的自由,我們不也這樣嗎?平常工作忙得要死,然後在假日為了犒賞工作的辛勞,再花點錢滿足自己,接著心裡咒罵最好不要再做那該死的工作,為五斗米折腰,卻總日復一日地繼續。


本書中提到閱讀”,他認為該多讀古典作品,該多看有用的書,而非李家同所說的"大量閱讀”,不過作者是在19世紀,現在則是資訊發達的21世紀。在亞歷山大東征時也隨身帶著書,但作者強調閱讀不是為了可憐的便利,為了記帳而學算術。


讀梭羅的散文,如同一首悅耳的歌曲,如同清新的空氣瀰漫,尤其在清晨的書桌上


在白色木窗邊,讀它的感覺和讀琦君的散文不同,和朱自清的散文不同,和余秋雨的散文不同,或許翻譯之間總有文字的斷句,但無損它的美麗,作者常使用椰榆和犀利的口吻表達,例如:人的價值並不在皮膚,所以我們不必要去碰觸皮膚。


 


很多人關注梭羅如何在森林中獨自生活,他不寂寞嗎?不害怕?但梭羅明白地表示一個人生活不是問題,至於寂寞,他享受著呢,相反地,他有很多自由的時間,可以和大自然共處,享受大自然的陪伴,儘管沒有使用科技的方法種植農作,改以原始又辛苦的方式,因為他享受著呢。他並不想浪費時間在廉價的社交上,相聚時間短暫,無法獲得有價值的交流,卻又必須依循禮節和規則,像陳腐乳酪的味道~~


 


此書文章少不了重要的主角瓦爾登湖",梭羅用18千字來形容它,如果要我形容關山的美景大概兩千字了不得了,讀這篇”,猶如親身歷境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無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