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的作品未曾看過,於是95年買了這本百年家族-張愛玲”,希望藉由此書了解張愛玲的生平。


此書作者是馮祖貽,源自夏志清百般的推崇,沒有夏志清,讀者恐怕遺忘了張愛玲。


專攻英美文學的夏志清認為張的文學創作,意象豐富,有強烈的歷史意識,兼納中國舊小說與西洋小說之長。作家傅雷說:沒有深刻的人生觀,真實的生活體驗,迅速而犀利的觀察,熟練的文字技巧,決不能產生一件像樣的作品,而這一切都得經過長期艱苦的訓練。傅雷曾化名在報章刊登一篇評論張愛玲的文章,他對張的筆法人物塑造,營造悲劇氣氛,小說結構,節奏,色彩的運用給予極高的評價,傅雷也批評某些作家只掌握幾條抽象意識原則,不要生活體驗,不要認真觀察,更不需要文字技巧就可創作主流作品”,最終敗壞的是讀者的口味。傅雷的這段話讓我想起眼下盛行的網路文學。


 


張愛玲的背後是清朝大臣李鴻章與張佩綸的家族史,張的祖母是李鴻章愛女,因此,儘管家道中落,憑著祖母豐富的嫁妝,三代仍可靠此度日,清末流傳一句話"宰相合肥天下瘦,位極軍機大臣的李鴻章正是合肥人,李的財產粗估約有全國財政收入的二分之一,台灣巡撫劉銘傳也是准軍將領之一,李鴻章時任北洋大臣統管淮軍艦隊,各地捐獻不在話下,辦洋務成立准軍也為中國海軍史上留下一頁,而准軍首役便是進攻朝鮮,生摛"明成皇后的公公"大院君”,明成親中,大院君親日,兩派系的鬥爭,導致明成遭日人殺害,大院君被俘回中國拘禁三年。不過"海葬"一書中也提及,很多軍費遭慈禧挪移維修圓明園之用。


李鴻章要權,但祖父張佩綸卻是清流,若非李的庇佑,清流的張佩綸恐難在清朝末年生存。


 


對張愛玲影響最大的是母親與姑姑張茂淵,兩人都是新時代女子,而張的父親是鴨片大少,父母離異後,後母進入家庭,也為張無法留洋與父親之間惹起大波。


張愛玲23歲便展露文學鋒芒,以優異成績名列遠東區榜首考取倫敦大學,張的英文造詣甚至好過中文,當代作家,只有錢鍾書,林語堂可相比擬。


張愛玲是怎樣的人呢?她的愛人胡蘭成曾描述:張是自私的人,她從不悲天憫人,臨事心狠手辣,她決不迎合你,你要迎合她休想,貴族的跋扈氣息站在她眼前也失色萬分,最愛的是自己。這樣一位文學才女在美國度過餘生,不與人來往,你要見她一面搭個電話都非常困難。


 


張愛玲的出生與我相隔53,作者在此書中對張家的繁華,張愛玲的一生有極為詳細的介紹。


 


 


*背景音樂;國學大師林語堂的舊作"京華煙雲",正是描述民初的家族史.由李建和潘越雲合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無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