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厝全台皆有之,但像左營這樣龐大的舊聚落群是罕見,左營聚落的特色是背向左營大路面向
蓮池潭,經過資訊的傳播造成古厝古物失竊而不願開放感到惋惜,我有幸找到陳家古厝,巧遇
阿嬤,她熱切地開門讓我進入參觀,陳家屬五開間的三合院式,是日治時期所建,經過修繕,
不過屋頂的修補較為粗糙。
窗楣上的泥塑經過修繕較為清楚了
窗楣書卷的書聲與琴韻
窗楣書卷白雪與黃花
規頭是水形,馬背山牆是日治時期學者的名詞,中國人稱規頭和規壁,規帶有做了些彩繪,鵝頭墜
是雙蟠龍護花籃,紅磚牆面為常見的一橫兩豎的斗砌法,牆面較美觀省料,內為碎石咾咕之類
窗條為奇數,因為奇為陽,偶為陰,陽出丁,傳統思想意在出人丁
此圖案代表古錢幣,也有人說是四季平安八方時節
門楣有九思與三省
裙堵也有麒麟祥鶴的磨石子
外牆是彩釉花瓶欄杆
位於五甲的郭家是我同學家,這九十餘年的古厝即將要拆除,在同學許可下入內拍攝,屬七開間
三合院式的郭家,內埕有萬字紅磚地面,屋頂有避風作用的柳條磚 。
出履起的關刀栱意在出武狀元,不過圖案已模糊
窗楣書卷上有龍飛與鳳舞
左伸手這紅磚房是後來增建的,早期民生困頓紅磚房少有
撻角
門楣上梅魁一詞的由來尚無人知曉
位於日治時期南海大溝的海平路上薛家是五開三落大厝,並且也成立基金會保存古厝,目前已傳
至第八代。
入大廳即見族譜,找尋好久仍找不到同學的名字
案上香爐是八掛圖案甚為特殊
窗楣也有典雅的書卷
窗形是木櫺窗,磚面一樣是斗砌法,下方為洗石子
觀音畫像是五甲巷一位張老先生所畫,工具是原子筆,張老先生在偶然的機遇裡
無師自通以原子筆畫了百幅畫像
日治時期日本人為摧毁台灣人信仰不准供奉道教神祉,但准奉觀音,這是少見
的觀音畫像,右方為祖先牌位,若擺在左方為先祖曾是官職
舊城國小後方我每天必走的上下學路徑,這一帶以黃姓居多
因為聚落特質在於風水面向及防風沙,因此家家緊鄰巷道狹小,人稱君子巷
舊城國小(崇聖祠)後方有條拓寬的馬路,其實這對居民來說實用性不大,反倒是為了
500公尺長的馬路拆除不少古厝才是可惜,文化局又趕緊弄了幾張解說牌表示古厝的工法
本末倒置豈不貽笑世人,拆除了歷史這算那門子歷史步道?
為連接左營大路到蓮潭路,於是拓寬聖公路,結果擋在左營下路,早期聽聞某議員的老家在那,
所以聖公路到左營下路就停了,並沒有直達蓮潭路,拓寬到一半仍是犧牲了小百姓的古厝,犠牲
了文化價值,我生於斯長於斯,道路拓寬前我們也是這樣走,並無多大不便,拓寬後的便利性沒有
對等的價值,但是我們的記憶仍在拆除前的上學小徑,穿梭在君子巷中玩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