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un 22 Sat 2013 07:37
一個人的遠行-亨利.梭羅
- May 02 Thu 2013 22:39
小事123
- Feb 22 Fri 2013 22:22
湖濱散記-亨利.戴維.梭羅
湖濱散記_很久以前聽過一直沒讀過,上月底買來看,全書近五百頁,讀了20天才讀完,作者是美國19世紀的散文作家”亨利.戴維.梭羅”,梭羅生年44歲,卒前兩年開始整理日記出版這本有名的’瓦爾登湖”(湖濱散記)。作者承認有時用詞太艱澀
在第一篇”經濟"篇中,用近百頁的篇幅敍述,,可見重視的程度,他形容人生痛苦的生活像是"終生用條鐵鍊,把自己鎖在一株樹下",,對於富有與貧困,他討厭兩種人:那些不滿足的人,在可以改善生活的同時,卻只偏偏懶洋洋地訴說命苦和他們的悲慘,對任何事叫苦連天,訴不完的苦。另一種人是看來闊綽,卻是階層中最可怕的,因為他們累積了一些閒錢,卻不知如何利用它,也不懂得擺脫它,替自己上了一副金銀的鐐銬。至於"成功"梭羅認為"成功的生活"是生活的一種,我們為什麼要誇耀這種而貶低另一種呢?這是他對生活的見地。
- Feb 09 Sat 2013 17:32
閱讀的難度
最近閱讀有點吃力,焦距老對不準,得拿30公分的距離才看的清明
- Jan 21 Mon 2013 21:09
石頭之屋-安東尼.夏迪德
這是由衛城出版的”石頭之屋”,作者”安東尼.夏迪德”是黎巴嫩裔的美國記者,要想在種族歧視濃厚的美國生存是不容易的事,安東尼從未在故鄉馬亞永成長過,卻想要回到外曾祖父的故鄉,回到夏迪德家族的故鄉,是這份魂牽夢縈呼喚他回到遠在七千英里外的馬亞永。一個飽受戰亂繁華不再的廢墟城市。安東尼駐中東的報導使他兩度拿下普立茲奬,這樣一位熱愛故鄉,熱愛新聞的記者卻在2012年2月身亡,生年43歲。
買這本書的緣由是想透過安東尼的遺作,了解他口中的”石頭之屋”,經過他對故鄉深切的情感轉化成什麼樣的房子,也可欣賞這位普立茲奬的記者文采是如何幽默地看待故鄉的種種。
- Dec 15 Sat 2012 10:52
Paul的專題報告
兒子為因應明年畢業申請大學的專題報告,準備了半年功夫,雖然是5人小組
其實大部份都是兒子在做,一開始他說要用日本妖怪主題,後來又想用釣漁台事件,最後以日文科學生漢字研究能力分析做主題,他開心地說如果能拿下科組第一名可以代表學校參加全國競賽,對申請大學可以加分,一向課業中等的他,我並不寄予希望,心裡想:怎麼可能拿下第1名,這份專題報告我沒參與,也是在完成後才看到書面報告,期間兒子還找了某大學日文系教授當指導教授,當時我還想”指導教授"??應該是要收費的吧,不料,教授果真回信,並且告知何時回國安排時間和他們討論,這樣的結果讓我吃驚。